因界線而感情退縮
《因界線而感情退縮》
「我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,可是,它就是發生了,」格莉百思不解,一邊喝咖啡,一邊跟她的朋友愛麗說:「每次我不同意我媽,即使不過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,我覺得我媽媽立刻在我面前消失了,好像她受傷了,整個人退縮到內心深處,任我怎麼拉也拉她不出來. 那種以為失去自己所愛之人的感覺真的很恐怖.」說實在的,我們誰也不喜歡被人說不. 當別人拒絕支持我們,拒絕和我們有親密關係,或拒絕原諒我們,要接受這些都是很困難的. 然而,好的關係就必須建立在彼此可以自由地拒絕對方,或可以與對方坦然正視衝突.「鐵磨鐵,磨出刃來; 朋友相感,也是如此.」(箴廿七17)
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成熟的性格都必須建立在適度的「不」上面.正在發展中的孩子必須知道他們的界線會受到別人的尊重.他們必須知道: 他們的反對、他們的練習、他們的試驗,都不會使對方撤銷他(她)的愛. 這對孩子是很重要的.
請不要誤解,父母的限制當然也很重要. 孩子需要知道哪些行為界線不可以超越. 而如果他們犯錯了,就必須接受符合聖經教訓與適合他們年齡層的後果 . (事實上,如果父母不向孩子設立並堅持好的界線,孩子將會遭受另一種界線傷害,這我們不久就會論及. ) 我們這裡所討論的,不是要讓孩子為所欲為,而是即使父母與子女的意見不合,作父母的仍然必須與子女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. 這不是說父母不可以生氣,而是說父母不可因此把感情撤退內縮起來.
如果父母在稚齡的兒女做錯事後,不懂得留在孩子的旁邊,並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,一起來正視與設法解決問題, 反而只是逃避、遠離孩子,那麼神那「永不止息的愛」就沒有被人彰顯出來了. 父母因為受傷、失望而感情退縮,或是消極地一旁生氣,他們對子女表示: 如果你好好聽話,你就「可」愛,如果你不好好聽話,你就「不可」愛了.
孩子會把那個意思解釋為: 如果我是好孩子,你們就愛我; 如果我是壞孩子,你們的愛就和我斷絕.
這種情況下,孩子如果不是假裝和父母的意見一致,來保持雙方的關係,就是繼續分離而失去這世界上最重要的人際關係. 而他最可能保持緘默.
當孩子開始設定界線父母就退縮,孩子只好學會強調與發展他們服從、關愛、敏感的部分,但也學會恐懼、懷疑,以及怨恨自己積極、實話實說、與人分離獨立的部分. 當他們發現他們一生氣、爭吵,或只是試驗某些反應,他們所愛的人就會因此感情退縮,孩子就會把自己的這些方面隱藏起來.
(文章引自: Dr.Henry Cloud & Dr. John Townsend合著,蔡岱安譯 ,《過猶不及》─ 如何建立你的心裡界線,頁105-107. )
一八五五年一月七日,修瓦特(Southwark)新公園街禮拜堂(New Park Street Chapel)的牧師在早堂崇拜講道時開始說:
「有人說,『研究人類的正確對象是人』. 我不反對這種說法,但我相信研究神的選民的正確對象是神,這同樣是對的; 研究基督徒的正確對象是神. 最能吸引神的兒女,最崇高的科學,最偉大的揣測,最磅礡的哲理,就是他所稱為偉大的父神的名字、本性、位格、工作、作為,和存在.
「默想神,總有一些很提升思維的東西. 這題材何等巨大,使我們的思維都在其浩瀚中消失; 又何等湛深,使我們的自尊被它的無限淹沒了. 我們可以捉摸苦思其他事物,從而感到某種自足,私底下覺得『看我多聰明』. 但當我們面對這偉大科學,發現我們的鉛錘線竟測不著它的深度,我們如鷹的眼竟不能窺其高聳,我們就慶然而反,以為人都不是聰明,都是野驢生的笨駒,因而沉重地承認:『我不過屬於昨日,什麼也不懂.』沒有其他比關於神的思想更能降卑人的思想了……
「然而,這題材能降卑人的思想,卻也能擴大它. 常常思想神的人,比那些在這狹窄的地球上勞碌終日的人,有更廣闊的思想。…….擴闊心靈的最佳研究: 是有關基督和祂釘十字架的科學,及認識榮耀的三位一體的神. 沒有別的像敬虔、熱切、持久的去研究神這偉大的題材一般,更能廣闊人的知識.
「在降卑與擴大之餘,這題材卓著的功效是安慰. 哦,默想基督的時候,什麼傷口都得到一帖良藥; 忖思父神,每種憂傷都平靜下來; 聖靈的潛移默化,治療每顆痛瘡. 要消除憂傷嗎? 要淹沒困累嗎? 去吧!跳進神的最深洋海; 在祂的無限中消失吧! 你就好像在安樂椅憩息後站起來,重新充滿活力. 除虔敬默想神之外,我不知道別的方法,能如此安慰心靈,能如此平靜憂傷和苦痛的怒濤,能如此止息試煉的狂風. 今晨,我邀請你思考這題目……」
這些話正如一世紀多前司布真(C.H.Spurgeon)所說的(信不信由你,那時他只有二十歲),至今仍然是真理 .
(文章引自: 巴刻著,林來慰譯,《認識神》,頁13-14)